板藍根為常用中。始載于《神農本草經(jīng)》。原名藍。具有清熱解毒、涼血利咽的功能。用于溫病發(fā)熱、發(fā)斑、咽喉腫痛、風熱感冒、流行性乙型腦炎等病癥。
來源 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lsatis tinctoia L.或菘青(又叫靛青) lsatis indigotica Fort.的根。 copyright dedecms
產地與分布 主產河北、江蘇。銷全國大部分省區(qū)。 織夢好,好織夢
鑒別要點 哆板藍根的菘藍和菘青,兩者形狀基本相似。區(qū)別點是:前者根條較細、根頭有眾多綠色或深綠色葉柄殘基,斷面較平坦,味微甜;而菘青則根條粗壯、根頭有許多疣狀突點,斷面略具纖維性、味淡。
而爵床科馬藍(南板藍根)的根則根莖分枝多,有稍膨大的節(jié),灰褐色,斷面有髓,形狀與上兩種迥異,極易區(qū)分。 本文來自織夢
名典鑒別 ①《神農本草經(jīng)》:“藍實味苦寒。生平澤。”②梁?《名醫(yī)別錄》:“藍實生河內平澤,其莖葉可以染青。”③陶弘景曰:“此即今染襟碧用者,以尖葉者為勝。”④唐?蘇恭曰:“藍有三種:一種葉圍徑二寸許,厚三四分者,堪染青,出嶺南,太常名為木藍子;陶氏所說乃是松藍,其汁抨為淀甚青者;本經(jīng)所用乃是蓼藍實也,其苗似蓼而味不辛,不堪為淀,惟作碧色爾。”⑤宋?蘇頌曰:“藍處處有之,人家蔬圃作畦種。至三月、四月生苗,高三四尺許,葉似水蓼,花紅白色,實亦若蓼子而大,黑色,五月、六月采實。但可染碧,不堪作淀,此名蓼藍,即醫(yī)方所用者也。別有木藍,出嶺南,不入藥。有菘藍,可為淀,亦名馬藍,爾雅所謂‘葴馬藍’是也。又福州一種馬藍,四時俱有,葉類苦荬菜,土人連根采服,治敗血。江寧一種吳藍、二月內生,如蒿、葉青花白,亦解熱毒,此二種雖不類,而俱有藍名,或恐是此,故并附之。”⑥寇宗奭曰:“藍實即大藍實也。謂之蓼藍者,非是。乃爾雅所謂馬藍者。解諸藥毒不可闕也。實與葉兩用。注不解實,只解葉,為未盡。”⑦明?《本草蒙筌》:“藍實。閩贛甚多,近道亦有。所產須分數(shù)種,(木藍、馬藍、菘藍、吳藍俱不入藥。)入藥唯有蓼藍。認狀的真,與蓼無異。人家園圃,亦每栽種。莖葉可作靛染,生搗堪絞汁頓飲。……丹溪普濟消毒飲中加板藍根者,即此是也。”⑧李時珍曰:“藍凡五種,各有主治,惟藍實專取蓼藍者。蓼藍,葉如蓼,五六月開花,成穗細小,淺紅色,子亦如蓼,歲可三刈,故先王禁之。菘藍,葉如白菘。馬藍,葉如苦荬,即郭璞所謂大葉冬藍,俗中所謂板藍者。二藍花子并如蓼藍。吳藍,長莖如蒿而花白,吳人種之。木藍,長莖如決明,高者三四尺,分枝布葉,葉如槐葉,七月開淡紅花,紅角長寸許,累累如小豆角,其子亦如馬蹄決明子而微小,迥與諸藍不同,而作靛則一也。別有甘藍,可食。……蘇恭以馬藍為木藍、蘇頌以菘藍為馬藍、宗奭以藍實為大葉藍之實,皆非也”。⑨清?《本草從新》:“大青。苦咸大寒。處處有之。高二三尺,莖圓葉長,葉對節(jié)生。八月開小紅花,成簇,實大如椒,色赤。用莖葉。”⑩《本草求真》在青黛項下言及大青“……藍葉與莖,即名大青。大瀉肝膽實火……” 織夢好,好織夢
快速鑒別 1.菘藍:根呈細長圓柱形,彎曲,長約20cm,直徑3~8mm。根頭部稍膨大,其上留有許多暗綠色或黑綠的葉柄殘基。根表面呈灰黃色或淡黃棕色,具縱皺及須根痕。質實而脆,易折斷,斷面皮呈棕色、木部黃色。氣弱,味微甜。
2.菘青:根呈圓柱形,上粗下漸細,彎曲不直,長約30cm,最粗直徑達2cm。根頭部膨大,凹凸不平,近根頭部有許多疣狀突起。表面呈灰黃色或黃褐色,有縱皺及枝根痕。質實而脆,易折斷,斷面黃白色纖維性。氣弱、味淡。
3.南方板藍根:為爵床科植物馬藍Baphicacanthus cusia(Nees) Bremek的根及根莖。分布于浙江、福建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、云南、貴州等省區(qū)。形狀是:根莖圓柱形、略帶方形而彎曲,分枝多,長15~20cm,直徑1~2mm;有膨大的節(jié),節(jié)上又分生根莖及細長的須狀根。表面呈灰褐色,較光滑。質硬而脆,易折斷,斷面中央有灰白的髓,外層呈灰褐色,中層呈黃白色。氣無、味淡。